11月21日,工信部证实了废止盐业专营这一改革目标,并称将对盐业实行政企分开。
实际上,10月29日,一则媒体消息就已披露了盐业体制改革的新进展,该消息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,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,预计在2016年废止食盐专营制度,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,到2017年新的方案将全面实施。
嗅觉敏锐者也早已进行布局。上海市盐业公司方面近日宣布,其与美国*大盐业公司莫顿盐业的合资企业上海中盐莫顿盐业公司,明年起将提高产能及扩大产品种类,加快拓展中国高端食盐市场。
食盐相关研究报告2015-2020年中国食盐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
2014年11月2015-2020年保健食盐市场行情分析及相关技术深度调研报告2014-2018年食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2014-2018年中国食盐行业供需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123 食盐专营被称作“计划经济仅存的几个堡垒之一”,由于各种原因,备受诟病的食盐专营制度一直保留至今。此次的改革方案已是10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,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制定的6个方案,都由于各种原因搁浅。
今年4月21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,废止《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》。这一消息一时被**理解为食盐专营体制的结束;但中国盐业总公司随即发表声明,否认这一解读。不过当时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,这一举措暗示了食盐专营体制的松动,意味着进一步的改革文件将要出台。
盐业改革何时能取得实质性进展,依然没有确切的信号。9月底,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在相关调研活动中指出:盐业体制改革“势在必行”,但同时要“积极稳妥推进,确保行业稳定,逐步实现盐业专营化向市场化的平稳过渡”。
作为食盐专营*大受益者的中国盐业总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盐”),一再被**指为反对改革的*大阻力。中盐很少就此对外作出回应,近些年来,中盐也早已开始通过集团化、拓展其他业务板块等举措,为迟早要到来的盐业全面市场化做准备。
准入放开
“食盐专营放开是没有疑问的,问题只是迟放还是早放;应该是逐步放开,会有一个过程。”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。
所谓的过程,实际上正是盐业专营的利益集团,一位曾推动过盐业体制改革的**近日向媒体透露:“盐业专营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,早就应该改,但一直被一些利益集团所阻挠。食盐专营的实质就是政企不分,仍是计划经济那一套,同时容易滋生**。”
根据此前媒体报道,新版《盐业体制改革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是在2009年盐业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。第七轮方案也跟第六轮方案一样,设置了新旧过渡期,只不过时间向后延了5年:到2017年全面放开食盐专营体制。
2009年底出台的第六个食盐专营改革方案中:“自《意见》下发之日起,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准入条件、食盐储备、财政补贴、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,完善修改有关法规;2011年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,取消食盐生产调拨计划管理,允许现有食盐定点企业进入流通市场,允许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跨区域经营等;从2012年开始,盐业全面按照新的生产流通体制运行。”
“盐业协会人士”曾透露*新的改革版本是:从2016年起,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,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,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,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,放开食盐批发、流通经营;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,2017年开始,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。
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《食盐专营办法》,确定了食盐实行以定点生产、计划调拨和政府定价等为主要内容的专营体制。事实上在1995年国务院下发了工业盐放开的决定之前,工业盐也实行专营。
在食盐专营体制下,隶属国资委且兼有食盐行政管理职能的中国盐业总公司,集政企为一身,负责统一制定食盐生产计划,所有地方企业需从中盐总公司获取产量指标方可生产。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盐业管理体制也几经变更。今年4月被废止的《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》于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颁布,核心内容是对食盐专营许可证进行管理,并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盐业主管机构。到了2008年,大部制改革下,国家盐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改委调整到工业与信息化部,对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相应移交。
然而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后,工业与信息化部已将其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权下放省级,也就是说,《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》虽然今年4月才正式宣布废止,但其实2012年后实质上已失效。
但只要《食盐专营办法》尚在,食盐专营体制就依然存在。许可证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,并不意味着食盐这一领域准入的放开。这也是此前中盐否认食盐专营体制结束的理由。
“以前的食盐生产销售都需要上报国家审批,管理权下放到省级本身有放松的表示,有种期待当然是,中盐系统之外的民营企业也能进入食盐生产销售领域。”一名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,“但是现在说废除专营,不代表完全放开市场,还是需要资质审核;在销售、流通环节,总体也还是会有国家管控。”
“至于价格,完全放开可能性也不大,在中国盐是民生产品,更可能是发改委定一个指导价格,然后给各个省一个浮动空间,各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范围。”上述人士表示。
中盐转型
“事实上早在2010年,就有地方盐企不满盐业大部分利润被垄断专营的中盐系统拿去、联合向发改委申诉。”中宇资讯分析师安康对时代周报表示,这意味着如果放开食盐专营,很可能会有有实力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。
多年下来,我国盐业的整体格局渐渐成形:在中央,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制盐、盐化工等方面有较大优势;在地方,大部分省份以省级盐业集团为主体,垄断运输与销售,个别省份也控制食盐生产,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盐和盐化工行业。
中盐在这一格局中无疑是龙头老大的地位,根据其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,中盐年产盐占全国产量18%,食盐产量占全国产量30%,年销售食盐160万吨,覆盖全国4.2亿人口、36%国土面积。
因此,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伟曾概括,我国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为“诸侯割据”,并呈现“政企合一、计划供求、政府定价、体系分散等四大关键特征”。
专营体制下的食盐销售给中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。除了备受诟病的食盐流通环节的垄断“暴利”,中盐总公司近年的财务数据也显示其利润构成中,食盐产品的贡献极为突出。中盐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部长董爱民在2010年初撰文称,到2014年,食盐板块要实现7亿的利润;而按照中盐2010年提出的计划,到2015年其利润总额目标也仅是12亿—由此可见中盐对食盐业务的依赖。
近些年中盐一直被指阻挠盐改推进。早在几年前,中盐高层对这一指责表态称,放开专营企业不会生存不下去,中盐不会阻挠改革,同时,中盐已经在为放开专营后的市场竞争做准备。
“中盐一直对盐业改革提反对意见,放开专营意味着垄断地位的丧失;对废除专营他们也早就有所准备,至少思想上的准备很充分,这也是在*着他们转型升级。”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。
在盐业改革的大趋势下,同许多垄断型央企一样,中盐也尝试以集团化应对市场化,据公开信息,中盐通过无偿划转、股权并购等低成本方式,拥有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断增加,食盐定点生产计划指标也稳中有增,全国120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中约有25家已并入中盐系统。
同时,中盐也在其产业链条及周边不断拓展延伸,据时代周报了解,2004年之前,中盐总公司尚未涉足盐化工行业,但近几年来,盐化工产品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份额开始超过一半。事实上国资委曾在2012年5月对中盐的主业进行了调整。调整后,中盐主业包括了采、制盐及相关盐化工生产、食盐专营及相关产品贸易和盐业勘查,工程设计、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和服务。
然而由于相关行业整体低迷,近几年来,中盐的资产规模扩张并没有为其带来好的财务表现。2013年12月18日,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意味着中国盐业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启动,这进一步给中盐带来了财务目标压力。
“废止食盐专营,对中盐的*大冲击无疑体现在利润上。”安康表示,“同时,废除食盐专营*重要的一点是做到了政企分开,这其中就切断了中盐对地方盐企的控制锁链,地方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。”
就在不久前,中盐旗下上海市盐业公司方面表示,其与美国*大盐业公司莫顿盐业的合资企业上海中盐莫顿盐业公司,明年起将提高产能及扩大产品种类,加快拓展中国高端食盐市场。根据中盐上海盐业公司总经理王学仕的说法,中高端食盐市场在发达国家食盐市场占比在8%-10%,而在中国目前几乎是空白,未来成长空间巨大。
该举动受英国罗斯基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份*新数据所驱动,急剧膨胀的化学工业和饮食需求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*大的用盐消费市场。早在2012年,中国用盐需求已占全球1/4,随着经济增长,中国预计会成为全球*大的盐进口国,用盐市场也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。
截至发稿前,时代周报多次联系中盐采访未果,中盐总公司党委委员杨海燕以对盐改具体情况不清楚、且不是新闻发言人不便发言为由,婉拒了时代周报的采访。
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在9月底的调研活动中指出,要“统筹考虑改革的各项配套条件,积极稳妥推进,确保行业稳定,逐步实现盐业专营化向市场化的平稳过渡”。
“通常来讲,配套政策出得越细,离真正推行也就越近。另一方面,从现在到2017年,中间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说,盐改进度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”安康认为。